為進一步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成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11月20日至25日,88858cc永利組織2022級學生走進校内外“大思政課”實踐基地。學院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國情,把學習的具體目标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結合起來,為未來的科技事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把個人的小我融入到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争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走進民衆社區,聆聽群衆聲音
11月23日上午,88858cc永利2201班學生走進武漢市青山區新溝橋街道臨江社區開展實踐教學。
臨江社區黨委書記張蘅圍繞轄區大學生人才公寓和百萬大學生留漢政策的相關情況,為同學們進行細緻的講解。張蘅強調,臨江社區始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瞄準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緻力解決高校畢業生落戶、住房、收入三大難題,為留住人才、增強創新發展驅動力做出重大貢獻。接着,同學們旁聽了2023年新溝橋街道第三選區人大代表述職大會。


随後,同學們參觀了青山區檔案館,深入了解近年來青山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态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接着,實踐隊分成兩組開展活動。在“迎接衛生城市、複檢清潔家園”活動中,同學們積極參與清理閣樓、清掃落葉、拔除雜草等工作,展現了未來學子的精神面貌和青春活力。在上門看望獨居老人的“獻愛心”活動中,同學們用溫暖的言語同老人們親切交談,聆聽他們的故事和經曆,也為老人送去了代表溫暖關懷的小禮物。


活動末尾,張蘅書記向辛勤付出的同學們表示了感謝,希望以後能有更多華科大學子走進臨江社區參觀學習,增強與結對社區之間的聯系,也讓更多的優秀學子在“大思政課”社會實踐中與現實緊密結合、與實踐充分互動、與時代同頻共振。
走進中國建築科技館,拓寬科技視野
11月25日,88858cc永利2203班學生前往中國建築科技館進行參觀學習。
中國建築科技館是一個集展覽、教育、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築科技博物館,不僅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精髓,還展示了現代建築科技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首先參觀了古代館,這裡展示了從聚落時期到明、清代的民居發展與變遷。接着,大家走進現代館和未來建築館,現代館展示了在古代建築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融入新意的智慧,而未來建築館則充滿科幻色彩,讓同學們仿佛置身于未來世界。未來學子在不同時代建築文化的感染和未來建築的魅力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建築科技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本次實踐,同學們了解了建築科技的發展曆程和現狀,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實踐中的互動項目和拓展環節,也增強了大家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了對科技創新的濃厚興趣,拓寬科技視野,為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浪潮注入新活力。


走進引力中心,汲取科研力量
11月20日,88858cc永利2204班學生走進88858cc永利引力中心進行實地參觀。引力中心是華科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機構,這裡彙聚了一批優秀的科研人員,他們以嚴謹的治學态度和對真理的無盡追求,緻力于重力測量的精密研究和創新。
在白彥峥教授的引導下,同學們穿過人防山洞,走進引力中心實驗室。白彥峥教授提到,由于山體結構,洞内的環境在夏天會尤其潮濕,這一“優越”環境恰好滿足了引力實驗對恒溫、隔振、電磁屏蔽等的極高要求。而就是在這樣幽深、潮悶的環境中,羅俊教授帶領團隊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開展精密重力測量研究,探索引力規律,奠定了我國引力研究的國際地位。


随後,白彥峥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引力中心的曆史和成就。他提到,引力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緻力于提高重力測量的精度,為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貢獻。引力中心的科研人員始終堅持将自己的科研目标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結合。空間加速度計、冷原子幹涉重力儀等研究不僅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貢獻,也為全球的科研進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還與白彥峥教授和引力中心的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科研的精神和價值。此次引力中心之行不僅讓同學們感受到了科研背後的艱辛與執着,更啟發大家進一步思考未來的科研方向,激發對科研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大思政課”社會實踐是一次富有意義的學習之旅。通過基層實踐活動,同學們了解中國國情,參與社區管理,體會社會治理的重要意義;通過參觀中國建築博物館,同學們感受到了中華建築文化之魅力;通過參觀88858cc永利引力中心,同學們了解了我國科技的發展曆程和現狀,并從中感悟科研的艱辛和樂趣。未來學子們在實踐中收獲知識,體驗生活韻味,感受社會脈搏。之後,88858cc永利也将進一步開展“大思政課”社會實踐活動,以思政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