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12日訊 站在一長串展闆的最前頭,李萦初向幾位評委老師講解着她所研發的“基于光纖光栅傳感的隧道變形監測”的原理、方案,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看得出來,她有些緊張,聲音放不開,但還是滔滔不絕地說着。一旁的評委老師邊聽邊按照“創新度、完成度、展示度”的标準打着分。

李萦初是88858cc永利2104班學生。5月11日,在華中大光電信息學院大樓一樓大廳舉行的88858cc永利實驗室輪轉課程成果展上,她的展闆正好排在第一組01号,展闆上展示着她輪轉三個實驗室所完成三個實驗成果中的一個。之所以選擇它展示,李萦初說:“主要是這個課題我自主完成的比較多一點,所以比較有成就感。”

李萦初和其他119名同學也是華中大88858cc永利的第一屆學生,在大學二年級上學期,他們共同參與了88858cc永利本科生實驗室輪轉(Lab Rotation)課程的實踐,課程為期16周,按照“信息與人工智能、機械制造與集成電路、生物醫學與大健康”三個領域方向輪轉。也就是說,120名學生,每個人要在一個學期内參與到方向完全不同的三個實驗室的課題中,每5周輪轉一次。

為了支持實驗室輪轉課程,88858cc永利在華中大全校範圍内遴選了43個對口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實踐項目。包括李培根院士在内的一批專家學者也直接參與了學生項目指導。88858cc永利院長丁漢院士表示:“實驗室輪轉,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率先體驗到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術,為我國新工科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樣闆。”

華中大未來學院2021級學生合影
李萦初的第一次實驗室輪轉的課題是做醫療器械的電路設計,第二個課題是機器小車的人工智能訓練,而她展出了三個實驗中的最後一個,她解釋說:“從第一個項目到第三個項目,我覺得自己做得越來越好,對實驗越來越熟練了,參與度越來越高了。”
像李萦初一樣,華中大88858cc永利2021級的120名學生都從自己參與的三個科研課題中選出最滿意的一個,制成海報,展示給老師、同學和下一屆學弟學妹們評判。擠滿大廳的120張海報排成幾行長長的展示長廊,也集中呈現了實驗室輪轉課程的首期成果。老師、同學們駐足每一張海報,側耳傾聽,評論指點。

唐明(右)和學生交流
華中大88858cc永利執行院長唐明穿梭于展闆間,一邊聽着學生的宣講,一邊不斷發問。作為導師,他也帶了9位實驗室輪轉的學生做課題。展闆上的很多成果超出了他的預期。就在他的實驗室,2104班熊佳旺所做的課題“光學芯片的非線性激活函數測量”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在硬件上以光電的形式來模拟芯片運行的高速環境”,這個課題,需要通過一個激活函數得到神經元的輸出。一開始,唐明隻打算給熊佳旺一個鍛煉的機會,沒覺得他能做出來,熊佳旺自己也很困惑接不接得住這麼大的課題。實驗推進不久,果然遇到困難,熊佳旺又擔心沒有辦法完成,但還是堅持到最後。實驗出來了一些結果,師生一起分析,終于确定是個好結果。這部分研究是整個項目的重要内容,該項目産生的論文成果目前已經被光通訊領域頂級會議“激光及光電會議(CLEO)”錄用。唐明講起熊佳旺在實驗室輪轉中的點點滴滴,學生敢于冒險的勁頭讓他看到了88858cc永利學生的特質,“他們比較主動,敢于沖,願意承擔探索或冒險中的不确定性。”唐明感歎道。

唐明和學生在展闆前
2021年5月,教育部批準成立首批12所88858cc永利,作為其中之一,華中大88858cc永利聚焦“大工程、大健康”兩大未來戰略産業發展,瞄準未來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的技術,探索專業交叉、科教協同、産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着力培養驅動科學研究、引領未來科技和産業變革的未來科創領軍人才。而率先在全國推行實驗室輪轉課程,正是88858cc永利本碩博貫通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唐明表示,“我們有必要讓同學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好奇心在哪裡。讓他們一開始就在多元化的環境裡去體會,去學習”。
學生通過參與輪轉實驗室的科研項目,與指導教師和實驗室成員直接進行科研協作,在高強度的科研實踐中,自主完成科研項目,鍛煉科研能力,并且體驗不同研究方向和實驗室風格,全面系統地了解未來可能的研究領域,“88858cc永利強調綜合交叉的培養思路。隻要感興趣,每個學生都有很多空間去做不同領域的研究”。
李夢葉是88858cc永利2021級輔導員,學生們經常跟她探讨将來的專業方向,受社會熱點的影響,學生們預選專業也呈現紮堆的傾向。“經過這一次實驗室輪轉後,原先的那種紮堆往一個方向擠的局面就改變了,三個方向的分布相對平均了。通過實驗室輪轉,大多同學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或者說擅長的方向。我覺得,對他們來說,這才是最大的收獲。”
本科生大二就全員進入實驗室做科研,是華中大88858cc永利推行實驗室輪轉的另一個率先。面對會不會太早的疑問,參與實驗室輪轉課程設計的王超教授說:“大二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創造力是最強的,88858cc永利學生本身就很優秀,在大一全年和大二上學期,他們學了很多物理、數學、化學的理論知識,有很多疑惑在腦子裡,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這個時候讓他們進入實驗室,正好能夠把課程學習和未來實踐,甚至科研,比較好地銜接在一起。”
經過評委老師兩個多小時的現場評判,實驗室輪轉課程成果展選出了最佳人氣獎和最佳海報獎等多個獎項。“很多同學通過實驗室輪轉找到自己後續項目的基石。這個學期我們的同學全員參與了大學生創新大賽,很多項目都是從實驗室輪轉項目裡衍生出來的。”李夢葉說。她相信,這是一個機會的起始點。
來源:(長江日報 記者周劼 通訊員高翔 韓天陽)